甲狀腺癌|女性常見癌症第5位|新法治療免開刀無損甲狀腺功能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20年的資料顯示,甲狀腺癌是香港十大常見癌症的第十位,更是女性常見癌症第5位,整體共有978宗新症及46宗死亡個案。有甲狀腺癌家族史、曾患良性甲狀腺結節,以及40歲以上女性,都是甲狀腺癌的高危一族。

了解甲狀腺癌症狀

初期的甲狀腺癌,通常是患者發覺頸部腫脹而發現,但頸部腫脹不一定是患上甲狀腺癌,當中絕大部分屬良性甲狀腺結節。就算真是甲狀腺癌,也要到較後期才會出現明顯症狀,例如:

  • 頸痛
  • 喉嚨痛
  • 聲音改變
  • 聲音變得沙啞
  • 咳血
  • 持續咳嗽
  • 吞嚥或呼吸困難

如何診斷甲狀腺癌?

單靠病徵是不容易分辨甲狀腺結節屬良性還是惡性,因此一般情況下,醫生會透過以下方法作出診斷:

  • 臨床檢查
  • 血液檢驗
  • 超聲波檢查
  • 活組織檢驗
  • 甲狀腺放射性同位素掃描
  • 電腦掃描

甲狀腺癌治療方法:切除手術

進行切除手術是甲狀腺癌的主要治療方式。醫生會視乎患者情況,決定切除半邊甲狀腺或整個甲狀腺。如果癌細胞已擴散到頸部淋巴,便需要一併切除淋巴組織。完成切除手術後,部分患者或者要接受放射碘治療,少部分患者可能要接受體外放射治療(俗稱電療)。

甲狀腺切除手術可能出現的風險和副作用包括以下幾項:

  • 術後出現甲狀腺素分泌不足,需終身服用甲狀腺素;
  • 頸部留下明顯疤痕,如屬疤痕體質人士更可能引發蟹足腫;
  • 可能損害喉返神經,繼而令聲線受影響。

甲狀腺射頻消融術:另外的治療選擇

甲狀腺射頻消融術(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採用經特別設計的治療針,透過高頻震動產生高熱,透過針尖放出能量,令結節組織壞死。過往這種技術主要用於治療良性甲狀腺結節,但越來越多醫學研究發現,射頻消融術用於治療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mPTC),即小於10毫米的甲狀腺惡性腫瘤,亦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根據一份於2022年2月發表的研究顯示,在1,770名接受射頻消融術的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患者中,79%患者的腫瘤完全消失。只有0.17%的患者出現嚴重併發症(暫時性聲音變化和暫時性心律失常),而所有併發症在治療後三個月內已完全緩解。

及早診斷 了解適合的治療方案

早期的甲狀腺癌不易察覺,它有時被稱為最「善良」的癌症,因為其生長速度緩慢、整體死亡率低、存活率高,患者無須過於擔心。若不幸確診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患者可向醫生查詢是否適合採用射頻消融術進行治療。

參考資料:

van Dijk SPJ, Coerts HI, Gunput STG, van Velsen EFS, Medici M, Moelker A, Peeters RP, Verhoef C, van Ginhoven TM 2022 Assessment of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for papillary microcarcinoma of the thyroid: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AMA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Epub 2022 Feb 10. PMID: 35142816.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