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注意!經常肚瀉是結腸炎症狀 患腸癌風險比常人高10倍

潰瘍性結腸炎是腸癌前奏

腹瀉、腹痛、粘液膿血便,嚴重者每天要上十幾次廁所,這是每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復發時所經歷的痛苦。更令人絕望的是,一旦患上潰瘍性結腸炎,面臨的大概率就是反復發作、慢性難纏,進而反復細胞增生,大大增加了癌變的風險。數據顯示,病程超過二十年的病人,發生大腸癌的風險比普通人高出逾十倍。可以說,潰瘍性結腸炎是大腸癌的「前奏」,這也警示我們,預防才是首要的。

發病率20年間激增6倍

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是慢性炎症性腸病的一種,源於免疫系統失衡,病菌攻擊消化系統內的共生細菌,導致腸道發炎和潰爛。中文大學2010年發表的研究發現,本港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率,在過去20年大增了6倍,2006年每10萬名港人便有2.1人患病。潰瘍性結腸炎不只有機會令大腸壞死,長遠更有可能演變為大腸癌。

亞洲人較易患上

過去多個醫學研究已證實,炎症性腸病患者是大腸癌的高危一族,確切原因未明,但相信與基因有關;加上腸道長期發炎,大腸或結腸或出現非典型增生,經年累月,這些不正常細胞可能會癌變,最終變成大腸癌。一份刊載於《世界胃腸病學雜誌》的文獻回顧,綜合分析多個不同研究,發現炎症性腸病演變為癌症的比率,會隨患病年月逐年遞升。患病10年,癌變發生率由0%至2.9%不等,患病20年由1.1%至7.9%不等,患病30年則由2.1%至33.2%不等;而亞洲地區的癌症發生率更高於歐美國家。

大腸癌可防可治

大腸癌是一種可以預防的癌症,對於患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人士,除了服藥治療本身的炎症性腸病,更應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平日亦要多做運動及維持健康飲食。由於潰瘍性結腸炎與大腸癌一樣,病徵包括大便帶血和黏液、腹瀉和腹痛,以及體重無故下降等,若出現上述情況應盡快求醫,務求及早發現,及時進行相關治療,提升治愈率及存活率。

撰文: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張明智

更多文章